努力吃減肥餐,為何還是瘦不下來??原來是大腦叫你放棄?
美麗專欄BY營養師白白 | 2020 / 06 / 09
當你品嚐甜食時,會感到愉悅、放鬆、溫暖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的報償系統說:『我還要』這種報償系統,它不只可由食物啟動也可由社交、性行為和藥物啟動。
報償系統中主要貨幣是多巴胺它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前腦中有很多巴胺受體但分佈不平均,特定地方有密集、叢聚的受體,這些是多巴胺的熱點,也是報償系統的一部分,藥物像酒精、尼古丁或海洛因會造成多巴胺受體超載,造成一些人持續追求這種快感,也就是成癮。
高糖效應(sugar high)這個詞彙,意思是說孩子吃了甜食後,因為血糖飆升的影響,會開始跳上跳下、大聲嗆聲、動手動腳,變得異常興奮。
糖是一種較藥物和緩的機制,促進多巴胺的釋放,有些食物含糖量較低 例如像有些蔬菜類:甘藍就沒有作用,所以也這有是為何有些人討厭吃蔬菜!
「甜點是另一個胃」有美國研究顯示,這其實是一種「感官特定的飽足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因為我們吃膩了某種食物,但只要換個口味仍然可以吃得下,這是大腦演變出特別的機制而是在幫助我們維持健康。
我們為何會關注新、或不同的食物味道呢?人體機制演變的原因如下:
一、判定確定食物是否過期
二、因為如果我們的飲食越多樣化我們就更有可能得到所有所需營養,為了保持多樣性,我們需要辨別新食物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食物相同時,多巴胺變化就不明顯,而也是導致若常吃同一種減肥食品或食物通常不會成功。
假設餓了而且決定要吃這一餐,這一餐是妳覺得好吃且沒經常吃的食物,這時多巴胺激增刺激報償系統的熱點,讓妳覺得吃了特別開心滿足,但如果妳一再吃這同一道好吃的菜,多巴胺量會越來越低,最後和平常無異。這時妳就不會想再吃這一道菜。
(我覺得這跟婚姻或感情有點一樣,所以要時時刻來點不一樣新鮮感才比較不會變質。)
所以白白老師在此溫馨小提醒,要減重就要克服以下過程中產生的障礙:
- 飢餓感-所以不建議以不吃來進行減肥,因為大腦會一直叫你去吃東西,意志力薄弱的人很快會吃入更多食物來滿足自己可選擇一些代餐或自己比較舒服可接受的方式….少量多餐 、低糖飲食…….)
- 平原期-這時因為減少熱量我們的基礎代謝率也跟著下降,所以可能體重到了停滯期,要再加強運動量提高代謝率運動或選擇可以提高代謝率的保健食品
- 復胖-減肥名言 減肥是徒弟 維持才是師父,如何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